由於在全球經濟中、大宗商品交易多以美元計價,因此近來美元猛烈漲勢,也連帶使得一度表現強勁的商品市場陷入了困境。
自從俄烏開戰後,石油、金屬與農產品等商品價格曾漲翻天。不過到了6月初這波漲勢不僅不再、反還出現崩跌。商品市場一夕間大幅反轉,除了反映投資者憂心因需求銳減引發的經濟衰退已經迫在眉睫,另一項重要因素就是這些商品交易多以美元計價,因此美元飆升意味商品價格更加昂貴,也讓需求因而遭受打擊。
在聯準會(Fed)激進升息與對全球經濟前景的不安,美元指數多次改寫20年新高。外界普遍預期Fed的升息舉動將會持續到2023年。
分析師指出,如果美元升勢不變,商品價格預料將會持續受壓,這將有助於抑制通膨與減緩Fed升息速度。迄今美國經濟已經瀕臨衰退邊緣。
至於消費者也可暫時鬆一口氣。商品市場趨疲正壓低汽油價格,也讓部分投資者樂觀期望通膨壓力得以減輕。
高盛集團表示,就目前汽車使用與航空流量數據,還看不出中國與印度等主要進口國的燃料需求受到衝擊。不過銀行人士認為,美元強勢已帶動新興國家的零售燃料價格攀高。
國際能源署(IEA)也認為,美元升值加上先前能源價格創下新高,很可能對新興國家的石油需求帶來影響。
強勢美元不僅使得美國以外的國家購買原物料成本大增,也鼓勵非美國的商品生產業者積極銷售庫存,因為在轉換成本國貨幣的匯兌利益,將使獲利進一步增加。
商品與貨幣市場向來關係複雜。傳統而言,原物料價格與美元呈現負相關,這意味美元如果升值、商品價格就會下跌、反之亦然。
但套用在油價上則不全然如此。過去一年受到全球經濟擺脫疫情逐漸復甦,曾推升油價與美元雙雙走高。
不過自從6月起,油價與美元關係又開始轉為負向。布蘭特油價自6月8日創下高點迄今已經下跌14%,至於華爾街日報美元指數(The WSJ Dollar Index)同期間則是上漲3.8%。